會計是一種商業溝通語言,其搜集交易資訊,並以會計科目或財務報表的形式展現歷史交易活動的記錄。
人人都應了解基礎會計,都應看得懂基礎財務報表
會計記錄了各種可用金額衡量的交易活動,目的在忠實反映一間公司(個人)的財務狀況。而會計準則(Accounting Principle)則是財務會計的記錄原則,用於規範各種交易活動應該記錄的方式。不管是公司老闆或是上班族,我們都應該了解基礎的會計,包括各種科目所代表的意思,財務報表的基礎理解等;會計的概念除了應用於公司上,當然也很適用於個人財務狀況,這是很可以因地制宜的一套制度。會計主要分為財務會計、稅務會計、成本會計、管理會計等,我們今日主要探討的為財務會計,也就是一般大眾使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所應用的會計種類。財務會計所記錄交易活動的結果主要的產出誤為財務報表,包括:資產負載表(Balance Sheet / Statement of Financila Position)、損益表(Profit and Loss / Income Statement)、現金流量表(Cash Flow Statement / Statement of Cash Flow)、股東權益變動表(Statement of Shareholder’s Equity),在不同會計準則下所稱的名字不同,但基本上就是這四大報表,不管其名稱為何,內容所表現的歸類方式都大同小異。(中文系以台灣翻譯為主)
會計的歷史
現代會計制度主要是承襲西方會計的演變而來,因此我們主要專注於西方的會計歷史。(對於華語圈文化的會計歷史也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另行Google)。現在所使用的複式記帳法(Double Entry Method)主要源自於1494年,義大利的盧卡·帕西奧利(Luca Pacioli)所出版的《算術、幾何、比及比例概要》(Summa de Arithmetica, Geometria, 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)的其中一個章節。雖然他不是第一個創造會計概念的人物,但是是第一個提出複式記帳法的人,而現代的會計制度也以其為基礎進行後續發展。
複式記帳法主要由會計恆等式(Accounting Equation)所表現,即:
資產 = 負債 + 所有者權益
(Photo is from CFI)
複式記帳法主要體現於每個交易活動在記帳時,皆會左記一筆和右記一筆達到會計恆等式的平衡。當初盧卡·帕西奧利所使用的文字為di dare和di avere,英語初譯為Debtor(欠錢者)和Creditor(討錢者),而中文則譯為「借」和「貸」,但是實質上並沒有借和貸的意思,只是一種制度的規範衍生的習慣。所以當你下次看到英文說Debit cash at 500 dollars and credit accounts receivable at 500 dollars,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借現金500元和貸現金500元,是一種敘述分錄記帳的方式。
現代的會計制度?
21世紀當代的會計制度在國際上主要包含兩種:一是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(FASB)所提出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(GAAP, 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)俗稱US GAAP(各國的會計準則都為一種GAAP);另一套則是總部位於倫敦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(IASB)所提初的(IFRS,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)。而會計準則為屬地主義,一般由當地政府或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機關進行制定及公佈。台灣的會計準則主要由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發展與制定,早年是追尋US GAAP的腳步進行調整,近年(2013年)則是改追尋IFRS的腳步進行因地制宜調整。因地制宜的調整代表其與國際上的IFRS還是存在部分差異,因此我們會稱其為台灣版IFRS,即TFRS。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國上市公司採用US GAAP和IFRS雙軌制外,其他上市市場的公司主要以IFRS或因當地法規修正式的IFRS為主要會計準則。會計準則的差異小到影響存貨餘額的差異,大到影響營收及淨利的數字認列,因此,對於會計準則內容的差異進行大概念了解,是有助於理解財務報表所要表達的意涵。
下一回將介紹財務報表的基礎知識